MySQL核心参数优化

back_log参数的作用

指定MySQL可能的TCP/IP的连接数量(一个TCP/IP连接占256k),默认是50。
当MySQL主线程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非常多的连接请求,该参数就起作用,之后主线程花些时间(尽管很短)检查连接并且启动一个新线程。
back_log参数的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响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。如果系统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,则需要增大该参数的值,该参数值指定到来的TCP/IP连接的侦听accept队列的大小。
不同的操作系统在这个accept队列大小上有它自己的限制,设定back_log高于你的操作系统的限制将是无效的。

参考值:

back_log=300 # 或 back_log=500

thread_cache_size参数的作用

thread_cache_size线程池,线程缓存。这个值表示可以重新利用保存在缓存中线程的数量,当断开连接时如果缓存中还有空间,那么客户端的线程将被放到缓存中,如果线程重新被请求,那么请求将从缓存中读取,如果缓存中是空的或者是新的请求,那么这个线程将被重新创建,如果有很多新的线程,增加这个值可以改善系统性能。
每建立一个连接,都需要一个线程来与之匹配,此参数用来缓存空闲的线程,以至不被销毁,如果线程缓存中有空闲线程,这时候如果建立新连接,MYSQL就会很快的响应连接请求。
可根据物理内存设置规则如下:
1G ―> 8
2G ―> 16
3G ―> 32
大于3G ―> 64

参考值:

table_open_cache参数的作用

table_open_cache,表高速缓存的大小。

当某一连接访问一个表时,MySQL会检查当前已缓存表的数量。如果该表已经在缓存中打开,则会直接访问缓存中的表已加快查询速度;如果该表未被缓存,则会将当前的表添加进缓存并进行查询。

在执行缓存操作之前,table_cache用于限制缓存表的最大数目:如果当前已经缓存的表未达到table_cache,则会将新表添加进来;若已经达到此值,MySQL将根据缓存表的最后查询时间、查询率等规则释放之前的缓存。

参考值:

1table_open_cache=1024

学习笔记

###CPU的优化

# 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设置的值约等CPU数
innodb_thread_concurrency=32

# 连接的优化

内存的优化

123# 关闭查询缓存,缓存到应用层(如redis),不建议在MYSQL层面开始,5.6有BUGquery_cache_type=0query_cache_size=0

IO的优化

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# 单实例时物理内存的60-70%innodb_buffer_pool_size=50G # 每秒后台进程处理IO数据的上限,一般设置总IO的75%左右。 SSD设置成20000innodb_io_capacity=20000 # innodb redo日志组数量(iblog)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=4 # innodb redo日志组文件大小innodb_log_file_size=1000M # RAID使用直接写,提高性能innodb_flush_method=O_DIRECT # 脏页达到50%就写磁盘innodb_max_dirty_pages_pct=50 # 设置一个表对应一个文件,保持默认innodb_file_per_table=on # 设置PAGE大小(默认16k)innodb_page_size=4k # SSD盘设置为0innodb_flush_neighbors=0

连接的优化

# 指定MySQL可能的TCP/IP的连接数量,现在一般都是长连接,这个值不建议设置过大 back_log=300 # 最大的连接数 max_connections=3000 # 最大的用户连接数(和上面差20,是留给管理用的) max_user_connections=2980 # 表描述符缓存大小,可减少文件打开/关闭次数 table_open_cache=1024 # 线程池,线程缓存 thread_cache_size=512 # 连接超时断开 wait_timeout=120 # 交互超时断开 interactive_timeout=120

数据库一致性优化

12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=1sync_binlog=1

Leave a Reply